新闻与文法学院召开“数据+”人才培养跨学科联动研讨会
为响应“新文科”建设号召,紧扣数据驱动下新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近日,新闻与文法学院联合基础科学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召开了“数据+”人才培养跨学科联动研讨会。三方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打破学科界限、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展开深入研讨,携手探索“既懂数据、又懂媒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径。
会议伊始,新闻与文法学院副院长郑传洋致辞。他直面当前新媒体人才培养中的现实障碍,坦言专业在培养“数据+媒体”复合型人才时面临诸多挑战,期待通过此次跨学科交流碰撞思想、获取破题启发。同时,他着重强调跨学科协同是“新文科”背景下新媒体人才培养的关键战略支撑,对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该院传播系主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负责人樊国庆详细介绍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旨在培养适应媒体深度融合与产业转型需求,掌握新闻传播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知识,能运用数据思维从事内容生产、可视化设计与运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她指出,当前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矛盾日益凸显,就业领域已广泛覆盖政企新媒体、互联网公司、数据分析与运营等岗位,这些岗位均对“数据+”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但现有培养体系在学生数据思维、数据工具、数据应用三大核心能力的培养上,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单靠一个学科的力量,解决不了这个系统性问题。”樊国庆表示,必须打通学院之间的“围墙”,将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与新媒体应用深度融合,共同夯实学生数据能力基础,才能真正满足行业需求。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代表罗楠、唐见、周玥伶、王雨晴分别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了课程教学中的真实困境。罗楠以《应用统计学》与《数据新闻》两门核心课程为例,深入剖析当前教学痛点:专业内文科生占比高,学生普遍对统计理论存在畏难情绪,加之课时压缩,导致实践教学环节难以充分展开;而在数据新闻实践中,学生又面临数据获取难、工具选择杂、学习场景与行业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几位教师的发言切中了教学优化的迫切需求,引发在场教师强烈共鸣。
在研讨环节,基础科学部与信科院分别从学科优势出发,提供破题思路与资源支持。基础科学部数学教研室主任沈小芳表示,部门可依托数学学科优势,在数据分析、建模等领域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提供支撑,通过开设衔接性数学课程,帮助学生夯实数据学习的基础。灯塔童程创始人、信科院定会副教授则聚焦技术赋能,分享了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在数据处理、可视化领域的应用优势,并建议将现有分散的Python相关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统一数据工具的应用场景,降低学生学习门槛。
在充分交流后,三方围绕“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师资协同”进行了深入讨论。基础科学部副主任龙松总结指出,跨学科合作是破解“数据+新媒体”人才培养难题的关键,后续需聚焦三方面落地:一是联合设计跨学科新课,将数据知识与新媒体实操案例融合,把抽象数据分析转化为新媒体内容生产、用户运营等场景的应用能力,助力学生理解数据价值;二是搭建学科竞赛联动平台,组织学生联合参加数学建模、大数据分析等赛事,以赛促学练,提升学生数据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三是鼓励跨学院教师组建专项教研团队,结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文科生为主的学情,共研适配教材与实训手册,优化教学内容方法,降低学生数据学习门槛。
本次研讨会的核心目标并非将学生培养成数据科学家,而是培养“懂得数据逻辑、能与数据专家高效沟通、并能将数据结果转化为新媒体工作成果”的应用型人才。新闻与文法学院将持续推动跨学科合作,不断完善协同育人体系,为新媒体行业培养更多能驾驭数据的优秀人才。
记者 张丹凤 朱倩瑶
教工通讯员 樊国庆
编辑 张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