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一试:面试和笔试
怀揣憧憬、迷茫和梦想,2013级新生步入大学殿堂。琳琅的学生组织、社团吸引了不少同学的目光,而进入社团的第一步——面试和笔试,则是他们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其中形形色色的表现也成为了新学期的一道特殊风景。
最环保
“同学您好,欢迎加入校青协新闻网络部……参加笔试,请自带纸笔。” 怀着疑惑,肖同学如约来到笔试教室,果然,课桌上并没有纸质试卷。相反,一张张写有试题的幻灯片依次展示在她眼前。
为什么要播放幻灯片而不是直接发试卷?青协的谢丽媛同学解释说:“这样做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为了减少开支,将更多的经费用于其它更有意义的活动中;二是可以节约纸张,切实从小事上呼应环保的理念;同时,通过同学们所带纸张的不同,也可以侧面考察他们的做事态度。”
“面试看表现,笔试看态度”,虽然这些考察也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但这是让新生了解大学自主独立特点的一个窗口,也能让初入大学的新生们能更主动的融入并适应大学生活。
最奇葩
为了面试或是笔试的学姐学长们费尽脑力,而新生对于题目的有些回答也让人忍俊不禁。
在校团委办公室组织部的笔试中,有一道题目是——说说至今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有一位同学的回答是“小时候跟朋友一起藏在干了的粪坑里假装是掉下去的,然后呼救,最后还真的有人来救我们了”。相对于其他高考失利或是全班植树节参加活动获得表扬的常规答案,这个“粪坑趣事”,让审卷子的陈同学大呼“太奇葩了!通不通得过是一回事,但是这个答案确实很有趣。”
最巧合
“天啊,这是高考的原题!”
周佳武在参加校报的面试时谈及自己喜爱外国短篇小说,面试官考他外国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自信地回答,“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面试官继续提问:“请你说一说他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他顿了顿,感叹道:“这就是我做过的高考练习题啊!”随后,他流利自如地说出了正确答案。
负责面试的杨同学表示:“文学的世界本就是相通的,基本的文学知识也很重要,虽然到了大学,也希望大一的新生不要把高中学的知识都丢弃了。”
最激动
“笃笃”,简短的敲门声后,探进一张略带羞涩的脸庞,快步走上讲台,台下的面试官安慰道:“别紧张”,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感觉就像去公司面试一样,好激动!”。随后的面试中她虽然有一些拘谨,但是态度诚恳,还是顺利的通过了面试。
台上的面试者紧张,台下的面试官也不例外。大二的别小苏说:“去年我站在讲台上接受提问,今年我却坐在台下面试别人,既激动又紧张啊!”
新闻与法学学院12级的王辅导员也说道:“大一新生参加这些面试对他们本身也是一种历练,这是高中生活中所体会不到的,趁着年轻多尝试一点,大学也算是半个社会,多些经验总是好事。”
记者 杨澜 姜敏 陈静
编审 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