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正文详情

张钰老师详解“科学发掘下的楚器青铜”

更新时间:2019-11-20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  

11月15日晚,艺术设计学院张钰副教授“科学发掘下的楚器青铜”专题讲座在图书馆总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湖北省美术院著名国画家柳秀林先生,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徐英副教授、郭南主任,湖北美术学院张曼罗老师,湖北工业大学曾慧教授,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柳锦副教授,我校城建院、艺设院部分教师与学子们共同聆听。

讲座以随州曾侯乙墓的考古发掘为例,以点带面讲述楚艺术青铜器的发展。讲座分四个部分展开,即从飞跃时空的音灵、曾侯乙墓的挖掘、重见天日的古韵、跨越世纪的墓主。

张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曾侯乙墓所在地随州位于历史上楚国的东北方。曾、随为一国两名,由于随国在东周时期,被楚国吞并,因此曾侯乙墓的青铜器,也属于楚系青铜器范畴,有着楚青铜器的所有特征。张老师表示,考古发现是作为研究楚艺术的重要依据,它为楚艺术研究提供直观的研究样本。因此,他从研究源头上讲述了曾侯乙墓的挖掘。该墓于1978年2月发掘于湖北省擂鼓墩,是南方出土文物最多的古墓之一。曾侯乙墓有着“九鼎八簋”的格局,且伴有大规模的陪葬棺,如此高的规格,显示着墓主人的地位的高贵。除青铜器外,该墓出土的玉器、金器,从数量和规格上都首屈一指。

他还讲到,楚系墓葬中青铜升鼎、鬲、簋与中原地区同类器型不尽相同。相较而言,楚升鼎束腰浅底,具有曲线美的特点。墓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拥有七声音阶,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大,音律最齐的一套编钟。国内外学者为之震惊,美国纽约大学教授E.C.麦克伦称其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张老师对此总结道:“随州擂鼓墩一号墓(曾侯乙墓)无论是规模还是椁室形制,都是在其他大型木椁墓所不曾见到的。”

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承芹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她表示文创设计的灵感与楚艺术关联,是将楚青铜器的纹样、造型等方面的内容转化为现代设计元素,进行再创造。通过产品设计,使大家对文物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而讲座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大家对文物背后的故事有一个集中性的了解。

徐英副教授表示,受邀参加本次讲座收获很大,希望张钰老师能够把讲座继续办下去,把楚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好。

校忆回汉服社社长、机器人专业1703班王帅同学表示,自己对楚文化比较感兴趣,通过讲座对楚青铜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楚青铜器不仅仅只是一件普通的器物,每一个青铜器背后都是独特的文化符号。  

据悉,本学期张老师计划开设三场与楚艺术相关的专题讲座。




记者 李昕

见习记者 李咏昕 周娜

通讯员 高飞 魏家涛

摄影 杜逢 贾文琳 王柔颖

编辑 赵颖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综合新闻

张钰老师详解“科学发掘下的楚器青铜”

2019-11-20 16:41:13

11月15日晚,艺术设计学院张钰副教授“科学发掘下的楚器青铜”专题讲座在图书馆总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湖北省美术院著名国画家柳秀林先生,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徐英副教授、郭南主任,湖北美术学院张曼罗老师,湖北工业大学曾慧教授,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柳锦副教授,我校城建院、艺设院部分教师与学子们共同聆听。

讲座以随州曾侯乙墓的考古发掘为例,以点带面讲述楚艺术青铜器的发展。讲座分四个部分展开,即从飞跃时空的音灵、曾侯乙墓的挖掘、重见天日的古韵、跨越世纪的墓主。

张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曾侯乙墓所在地随州位于历史上楚国的东北方。曾、随为一国两名,由于随国在东周时期,被楚国吞并,因此曾侯乙墓的青铜器,也属于楚系青铜器范畴,有着楚青铜器的所有特征。张老师表示,考古发现是作为研究楚艺术的重要依据,它为楚艺术研究提供直观的研究样本。因此,他从研究源头上讲述了曾侯乙墓的挖掘。该墓于1978年2月发掘于湖北省擂鼓墩,是南方出土文物最多的古墓之一。曾侯乙墓有着“九鼎八簋”的格局,且伴有大规模的陪葬棺,如此高的规格,显示着墓主人的地位的高贵。除青铜器外,该墓出土的玉器、金器,从数量和规格上都首屈一指。

他还讲到,楚系墓葬中青铜升鼎、鬲、簋与中原地区同类器型不尽相同。相较而言,楚升鼎束腰浅底,具有曲线美的特点。墓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拥有七声音阶,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大,音律最齐的一套编钟。国内外学者为之震惊,美国纽约大学教授E.C.麦克伦称其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张老师对此总结道:“随州擂鼓墩一号墓(曾侯乙墓)无论是规模还是椁室形制,都是在其他大型木椁墓所不曾见到的。”

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承芹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她表示文创设计的灵感与楚艺术关联,是将楚青铜器的纹样、造型等方面的内容转化为现代设计元素,进行再创造。通过产品设计,使大家对文物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而讲座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大家对文物背后的故事有一个集中性的了解。

徐英副教授表示,受邀参加本次讲座收获很大,希望张钰老师能够把讲座继续办下去,把楚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好。

校忆回汉服社社长、机器人专业1703班王帅同学表示,自己对楚文化比较感兴趣,通过讲座对楚青铜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楚青铜器不仅仅只是一件普通的器物,每一个青铜器背后都是独特的文化符号。  

据悉,本学期张老师计划开设三场与楚艺术相关的专题讲座。




记者 李昕

见习记者 李咏昕 周娜

通讯员 高飞 魏家涛

摄影 杜逢 贾文琳 王柔颖

编辑 赵颖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