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联合开展国际教育与职业发展专题讲座
为帮助学生尽早确定职业方向,引导学生明晰人生目标,5月21日,国际教育学院联合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文法学院,在嘉鱼校区首义礼堂举办了“就业与升学规划”“武昌首义学院国际教育分享会”两场讲座。此次讲座重在引导大一同学明确目标、规划未来,积极参加国际教育学习,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21日上午,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就业与升学规划”专场讲座举办,学校特聘国际教育学院生涯策划师刘堃担任主讲。讲座中,刘堃以“后疫情时代,工作好不好找?”为切入点,对同学们最关心的就业和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他结合数据表示,近五年来,高校毕业生、深造与考公人数上升,企业就业率下降,大学生预期薪资与实际薪资有显著落差。“大学生在面对幂律世界时,如何脱颖而出?”刘堃指出,教培行业释放的人才会进入应届学生的职位竞争中,我们必须明白“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提升自己的可替换成本-老板换不了你,你就值钱了”的道理。而提升最低可替换成本就是要“扬长”,即培养自己的核心技能,如演讲技能、一门外语、理财技能或专业技能。
针对同学们关心的考研问题,刘堃建议大家尽早准备,并通过实习、GPA、外语技能及各类证书增加履历。“考研上岸需要做哪些准备?”面对大多数同学的疑问,刘堃也作了耐心解答。面对考核维度、录取率、竞争人群的困难,刘堃认为不妨换个赛道,尤其针对“非应试型选手”,刘堃更建议出国留学。刘堃分享了自己的留学经历,强调留学更注重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锻炼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文化理解力,特别是留学“申请制”相比“录取制”更适合非应试型学生。随后,他具体分享了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欧洲等国家或地区的留学优势。
讲座最后,刘堃向同学们展示了大学规划时间轴,将大学四年分段解析,寄语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们早规划、早准备、早申请、早录取。
21日下午,国际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杨俊芳为外国语学院、新闻与文法学院的同学们作了国际教育分享。
“有没有同学曾出国留学或旅游过?”讲座伊始,杨俊芳向同学们抛出话题。随后,她为同学们解释了什么是国际教育、大学生为什么要参加国际教育学习,并举例说明了国际教育的四种形式。她还详细介绍了我校开展国际教育工作的情况,以及大学开展国际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杨俊芳表示,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开阔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她还着重介绍了学校为学生留学提供的政策支持和帮助,以及留学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此次讲座有助于同学们进一步明确自我发展方向,为同学们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奠定了基础。
记者 刘奕哲 宋祉钰 陈钰霏
摄影 李覃阳 苏智骁
编辑 张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