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就业明星正文

“晓岸”播大爱

——访我校优秀毕业生马晓岸

发布时间:2014-09-10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阅读次数:

8年时间,从一个人到一个组织,多次“老少边穷”民族地区支教,上百余次大型公益活动,一百多次志愿服务工作,个人捐赠3万余元,自己却很少买新衣服,用的还是姐姐“淘汰”下来的旧手机,来自我校经济管理学院2006级的马晓岸,用他的行动,践行着“公益”这个名词。

2007年,他还是大二的一名学生,第一次去支教的地点是黄冈市红安县的陈升中学,支教出发前,妈妈只说了一句话:去看看农村的艰辛吧。他说:“当时参加支教并不是像现在很多的学生,抱着需要证书或是资历的功利心态,就只是想做一些好事”,这也是他大一一进校就加入了我校阳光爱心协会的原因。

怀着激动的心情出发,他在傍晚时到达了支教地点,志愿者们在红安县农村小学的教室里匆匆睡下。床,就是教室里的课桌拼凑而成的,劳累、奔波使得他和其他25名支教学生,立刻进入了梦乡。早晨起来,他在村子里转了一圈,一幢幢倾斜的土屋,矮矮的木门,看着简陋的小学校舍,“贫穷”与“封闭”是他对这个乡村的第一印象。

一间狭小的教室里坐着100多个学生,老师在讲台上向学生答疑都很困难,而同学们上课却是个个精神抖擞,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副求知若渴的神态。所谓的寝室,是20多名学生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几根竹竿拼成的床铺,床铺是用高低不平的木头凑成,上面铺些稻草和麦杆成了他们的“褥子”。在当地人的家里,缺腿掉角的桌椅,凹凸的地面、昏暗的光线、铁迹斑斑的铁锅、充满油烟的床铺更是随处可见。这样的生活与学习条件,让他在感到心酸的同时,也有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在家访时,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女孩叫笑红。直到现在,每次说起他和笑红的故事,马晓岸心头仍会涌上一股酸楚。

在一片水田里,一个初中生年纪的女孩脚踩在泥田里,瘦弱的脊背弯曲在烈日下,像一张紧绷的弓,两手不停的在水田里来回,将一颗颗秧苗用手指种进泥土里。几个来回,女孩的腰开始微微颤抖,她便用手撑着腰站在水田里休息片刻,马上又弯下腰双手忙碌不停。女孩插秧的背影刻在了马晓岸的眼底,他说:“她的母亲重病在床,父亲外出打工,家里还有一个年幼的妹妹,她便早早担下了家庭的胆子。农村女孩的艰辛和酸楚是很多城市女孩不可体会的。”

笑红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不止是读书,这个农村女孩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她想做一名电影明星。马晓岸得知后觉得很吃惊也很心酸,“要是在城市,这个漂亮刻苦的女孩肯定能走得更远,前途会更好,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不公平。”在马晓岸支教期间,他时常开导笑红,向她描述外面的世界,教给她学习方法。30天的的支教,笑红的性格开朗许多,也愿意和小伙伴更多的交流和分享内心世界。

马晓岸离开红安两个月后,收到了马笑红的第一封信。之后,他们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笑红亲切地称他为“好哥哥,最好的哥哥”,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3年后,笑红考上当地的重点高中,后来也如愿以偿考上理想大学,那一刻,马晓岸心里的安慰感无以复加。

一旦开始便停不下来,有太多的孩子需要帮助,而自己的力量又太过渺小。经过努力,2010年,马晓岸以个人名义成立了“晓风柳岸”志愿者服务组织,2013年正式更名为“晓岸”。“晓岸”公益团队,致力于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常态化和长期化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现在,他的团队规模已达数百人,成员多为在校大学生且分布在各省,还有社会各界人士的加入。

“支教,并不是站在一个给予者的位置,想着我给了他们什么,而是应该真正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他说道。大学生暑期去支教,支教所在的小学负担也很重,所以他就在想,怎么样才能为当地的孩子们做些真正有意义的事,而不是仅仅去支一次教,捐一次物资就可以。他对支教的理解,也转向了那些“实在”的事情上。

为了让孩子们吃上热饭,2013年7月,马晓岸通过基金会的“圆梦”行动,为他在贵州从江支教的学校争取到建一个“希望厨房”的机会。2013年12月,在团队的努力与中南民族大学的支持下,晓岸志愿服务队主动在支教地湖北蕲春和贵州从江建立起两处实践帮扶基地,长期进行支教帮助和固定援助。不仅捐助物资,还商定后期分别分批将两地的小学教师接到中南民族大学进行集中培训。还通过设置“心灵邮箱”、小药箱站、建立爱心图书室等形式的帮扶,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增长了知识、拓宽了眼界。

他平日时刻关心着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还收到了无数家长和孩子们寄过来的自家的大米、田鱼、粽子、麻油、水果等各种物品。一位家长还绣了大幅印有真爱永恒字样的十字绣送给了马晓岸,还有孩子们寄来的自编钥匙扣等小礼物,他都一一珍藏着。

给贫困地区捐助的物资,都是来自大学生与社会各界的捐助。有他们在学校组织活动募集的钱财,也有一些企业的帮助。在拉赞助时,他们也时常会遭到别人的质疑。在武汉光谷国际广场,有着上百家大大小小的公司,他们为了给山区的孩子们筹集资金,就一个个去访问,用了好几天一家家跑下来,最后能够达成资助意向的也不过几家。可想起那些孩子们充满希冀的眼睛,他们仍旧坚持着。

除了支教,在一些灾区,也可以看到“晓岸”志愿者的身影。

因为忙公益,大学毕业两年之后,马晓岸才有时间准备考研,并最终考取了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在生活中,母亲每次打电话都是叮嘱他让他去领包裹,包裹里有蜂蜜、药材、补品。母亲知道马晓岸平常很节省,不舍得给自己花钱,就每次把营养品寄给他。

马晓岸先后获得“湖北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全国十佳支教老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等,对于这些荣誉,马晓岸没有过多的在意,他也将所得的奖金捐赠给了需要的人。

今年11月底,刚刚结束的“暖冬”活动中募集的棉衣也马上就要启程,送到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手中。正如其公益格言“阳光源于青春,爱心出自你我”,马晓岸用他的行动,践行着他的公益事业,他也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人,同时也影响更多的人,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



记者 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