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考研出国正文

成功,从实验室孕育

———访信科学院考取华科研究生的学生孙浩

发布时间:2016-04-13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阅读次数:

9月底开始考研复习,仅3个月就拿到华中科技大学通行证的他,不禁让人惊叹和羡慕,但光环背后,他付出的是四年不为人知的坚持与努力。他,就是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孙浩。“第一名是一种习惯”、“不为考研而考研”,这些令他铭记于心的话语,激励着他登上了考研之山的顶峰。

调整计划适应变化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怎样进行考研复习?孙浩以变应变,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进入大三下学期之前,他就给自己拟定了一份详细的复习计划,一张任务单上,满满记载着每一阶段应实现的目标。但开学后,注重实践的他,报名参加了2013年9月份的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这无疑令他的复习时间大大减少。“比赛一结束,我便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当时距离考研只有三个月,按照原计划复习肯定行不通。”时间紧迫成了他复习时的最大难题,于是,孙浩决定换方案。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复习方法?他理智采用分阶段强化的方式,将剩下的时间分为3段,第一个月每天复习三至四小时;第二个月增至六、七个小时;最后一个月则每天花12个小时来复习。对于看书,也由原来的看三、四遍减少为精看两遍,每一遍都看得十分认真仔细,提到某个知识点,他的脑海里就能呈现出它在书中的具体位置。而在做题方面,他一直坚持多总结胜于多做题的观点,提倡少题多做,从中得出规律和解题方法。他也是这样做的,每道题至少做三遍,每篇英语阅读读十遍以上,真正做到烂熟于心。

“当然,紧张的复习也会使我感到疲劳,有过懈怠,这时,一个或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便显得尤为重要。”说起研友,孙浩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的价值观和想法都很相似,我们一起奋斗,互相约束,每当我想要松懈时,看到身边仍在全力以赴的他们,便能忘记痛苦,重获动力。”复习之余,他也会邀上朋友一起打打球,或者与考研成功的学长交流谈心,以此来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经过三个月的刻苦拼搏,2014年1月4日,他自信满满地走进了考场。摆正心态攻克难点考研,也是一场心态的较量。对于每一件事,孙浩都尽力做到心中有数。进考场前,他已做好充分准备,对自我能力也有一个客观认识。因此,他没有加入看书大军的队伍,而是在一旁调整心态。整个初试过程中,他都保持着良好状态,即便遇到不会做的难题,也十分冷静,不花过多时间去停留,而是大胆选择跳过,以免心情受到影响,乱了阵脚。

面对复试,他亦是如此淡定、平和。“记得在英语听说环节,要求考生听完听力后,阐述重点内容并发表自己观点。听力播放完毕,有些同学没听懂,就直接选择了放弃,真的很可惜。”对此,孙浩表示,虽然他也没有完全听懂,但从未想过放弃,而是随机应变,复述并围绕其中听懂的部分,来表达意见。

此外,拥有良好心态也是保证不受外界干扰的关键。在复试的动手能力现场和导师选择现场,不少同学因为做不出作品而焦躁,或者没有被导师选择而哭泣。但他并未因此分心,而是不急不躁,专注于完成自己的作品,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动手优势,并在成绩出来的第一时间成功找到导师。

付出终有回报。孙浩最终以379的初试分数和83.2的复试分数脱颖而出,顺利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聚沙成塔收获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非一日之功。”以三个月的复习时间考研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在于孙浩平时脚踏实地的积累。

“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才看到希望。”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大学生活。从大一开始,他就坚持早读,小树林、升旗台、荷花池常常活跃着他的身影。另外,学好每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他的致胜法宝。考研这个想法在他踏入大学校园前,就深深扎根于心,于是,进校后,他便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坐在前排,认真听讲、泡图书馆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为了拓展知识面,大一至大二期间,他常利用课余时间去武大、华科等学校蹭课。在这段经历中,他发现老师所讲内容差别不大,关键靠个人的领悟。从此,他更加勤奋地学习专业知识,注重锻炼动手能力。“平时我很少待在寝室,图书馆和实验室都是我的常驻地。我喜欢用学过的知识做东西,许多成品也得到了院系老师的认可,获得过奖项。因为爱上了实验室,连续三个暑假我都选择留在学校,参加院里组织的集训活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成长。”就是如此,理论与实践,每一项他都力求做到专而精。这样一步步的沉淀与累积,在考研复习时,帮助他节省了不少时间。拿起以前的书本,知识重点便能从他的记忆中浮现出来,这也证明了他平时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四年里,孙浩坚持在每一阶段都给自己定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为之奋斗,循序渐进。“不要刻意去做一件事,一件事能不能做成,靠的是长期的积累和细节的处理。”谈到收获,他感到最欣慰的是学习已成为一种习惯,自学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

一步步攀登,一滴滴汗水,他终于站上了理想之顶。现在,他有了更高的目标,也将更加努力地去追求他的云端之梦。



记者 张童玲 武超 杨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