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香校园  > 读书心得正文

《霸王别姬》一席谈

发布时间:2015-06-05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阅读次数:

前段时间上课讲张爱玲,得知其著有小说集《传奇》,她本人也是传奇之人。禁不住诱惑,便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张爱玲典藏文集》,像探秘般地读了起来。从《沉香屑第一炉》《沉香屑第二炉》到《霸王别姬》,每一篇都很经典,每一段文字都会让人深思,每一句话都让人心情沉重,仿佛整篇整篇的小说只写了两个字:悲凉。

看到《霸王别姬》这一篇时,突然有一种颠覆的感觉。因为以前无论看该文哪个版本的历史小说或电视,基本上总是以霸王为叙述视角,描述一代枭雄项羽的心理和英雄气概。描写的大概场景均是当时百万汉军包围了垓下,而项羽身边只有八百名壮士,其感叹自己空有一腔顶天立地的气概,却对敌无奈,发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叹。而虞姬则面对“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处境,为不拖累夫君,希望他能够杀出重围,遂而刎颈自杀。它们对此时虞姬的内心波澜和人物性格上普遍用笔较少。而张爱玲的《霸王别姬》却不落窠臼,甘用大量笔墨于虞姬的心理刻画上。文中写到,“十余年来,她以他的壮志为她的壮志,她以他的胜利为她的胜利,她以他的痛苦为她的痛苦。然而,每逢他睡了,她独自掌了蜡烛出来巡营的时候,她开始想起她个人的事来了。她怀疑她这样生存在世界上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他活着,为了他的壮志而活着。他知道怎样运用他的佩刀,他的长矛,和他的江东子弟去获得他的皇冠。然而她呢?她仅仅是他高吭的英雄的呼啸的一个微弱的回声,渐渐轻下去,轻下去,终于死寂了。”这里的虞姬会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深刻的思考,思考自己未来的命运走向:“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能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她将穿上宫妆,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黯的房子里,领略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不难看出,这里虞姬的内心之思已经摆脱了封建制度下“夫大于天”的伦理纲常,会有“自私心理”的一面。她不再只是麻木的、服从的附属品,而是血肉丰满和有灵魂的人。

以前的作品几乎大多是从男性的视角刻写历史英雄人物。因为那个时代,毕竟更多的是男人在主宰着历史的前行,甚至是女人的生命归宿,因而自然容易成为建构小说的一般通用模式。而这里,张爱玲与虞姬身为同性,对女人的内心世界最有共鸣。且其作为民国新女性,饱读经典,基于自身的爱恨情仇,也自然更易从女性独特的视角发轫,来昭示主人公鲜活的爱情观。尤其是作家所处时代女权意识的觉醒,个人的独立和对现实的思考,也为虞姬心理的刻画提供了灵魂的土壤。不但如此,张爱玲笔下这种“为爱牺牲”的价值和含义也是不一样的。历史小说里的虞姬是“为了不拖累夫君,希望他能够杀出重围,重振事业”而自刎,这里的虞姬却是为了让项王一辈子记住她而自刎。显而易见,前者具有政治性和附属性,后者则具有单纯的爱情----人性和独立性,闪烁着人性美、人情美。这种终结生命的独特心理动因来源于女性个人意识的萌芽——虞姬对自己的价值感到迷茫。垓下一战,成与败,对她而言均是绝望,她潜意识里的苍凉,并非出自对战败的恐惧,而是在于胜又如何?所以她宁可戏剧性地死去,为自己的爱情死去,只要能死在霸王的怀里,也未尝不是好的归宿。在这里,死亡是她人生的高潮,她以一个苍凉的手势向心爱的人作别,也许希望项王因此而记取她一辈子也未可知。

该文通篇来看,视角独特,笔法细腻,让人唏嘘,引人喟叹。对小说中往往徘徊着作家本人的影子这样的说法,我也越趋认同。虞姬的爱情苍凉而伟大。现实中,张爱玲的爱情伟大而苍凉。她们对爱都是执着的,深入骨髓,而在情势嬗变之时,却又都懂得以毅然决然的方式结束。张爱玲“见了胡兰成,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于是,她倾心相爱,以身相许,不顾他的身份和已婚状态。当面临窘境伤心之时,她又果决的离婚。而这样的远离爱情,却又正是为了爱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虞姬和张爱玲确也算是殊途同归。